2015年初,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汽车)的小型易驾SUV瑞风S3月销量突破20000辆,可谓为2014年国内自主品牌车不景气的市场注入了一股强心剂。随后,各大媒体爆出,江淮汽车制定并发布了较高的销售目标,预计2015年销量目标增长75%。75%的预估销量目标意味着什么?这个数字几乎等同于10倍汽车行业预估增速的水平。也就是说,2015年江淮汽车的销售目标为30万辆。
强大的信心与底气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企业数字化制造的有力支撑。用江淮汽车总工程师李世杭的一句话,可以精准概括江淮人做企业、做产品的精髓,“江淮汽车关注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规划等,紧跟全球制造步伐,持续不断地将新工艺、新技术与产品相结合,做成具有江淮特色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数字研发“开疆拓土”汽车行业是较典型的最早、最先应用数字制造的行业,最新的制造工艺与技术均可在汽车制造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应用与体现。江淮汽车的数字制造针对企业本身的信息化需求与实践,融合
了浓烈的“江淮特色”。江淮汽车的信息化之路已坚持了二十多年,持续不断的建设,让信息化得到了全面而深入的应用。特别是在江淮汽车集团的整车组装企业中,作为整车的主要生产研制单位,无论从设计到生产均已初步建成数字化企业。
对于汽车制造而言,产品研发是数字制造的基础。李世杭指出,目前,中国的汽车行业分为两大阵营,一是外资品牌企业,这类企业均为世界先进的汽车制造企业并与中国企业携手合作,这类企业的最大特点是数字制造的相关工艺、制造、管理等体系较成熟。另一类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如江淮汽车的产品主要依靠自主研发,在数字制造以及企业信息化方面,研发的信息化系统占据相当重要的比例。目前,汽车行业研发设计的相关技术与应用系统,在江淮基本得到了较深入、有效地的应用,普遍实现了全三维建模技术。
尤其在近几年中,江淮汽车在精益研发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通过总结、提炼、创新,在汽车设计的各个专业领域中,仿真优化设计从10年前的几种应用软件,发展到现有的几十种应用软件,应用领域越来越精细,也越来越专业。江淮汽车品牌的研发能力与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一些设计领域的应用层面保持着与国际的同步水平。在江淮新建成的制造工厂中,制造前期就开始导入仿真优化分析技术,同时,在生产线设计、生产物流中也同样实现协同仿真。在涂装、喷漆、焊接、组装等重要生产环节中,实现机器人动作程序和多机器人的协同仿真。如,在涂装工艺设计之前,采用优化仿真技术检查涂装电泳的泳透率,来检查是否存在死角。在冲压模具设计环节,用优化仿真技术检查模具的回弹、变形。这些自主研发的、具有江淮特色的研发设计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提升了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研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