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地统计局的数据,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第二产业增速均低于GDP增速,从上市公司中报表现来看,三省一市上市公司中报利润负增长比例均超过30%,其中,安徽最高为49%,江、浙、沪分别为40%、38%和33%。
数据显示,三省一市制造业上市公司共600家,其中净利润为负数的有63家,江苏省18家、安徽省9家、浙江省22家、上海市14家,即长三角一成制造业上市公司2015年中报亏损。
从增速上看,这600家制造业公司中,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为负数的公司多达226家,长三角中40%的制造业上市公司2015年中报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负增长。其中江苏省73家,安徽省31家,浙江省80家,上海市42家。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218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达到了104家,涉及纺织业、汽车业、医药制造类等多种类别。其中有90家公司中报实现盈利、14家亏损;从增速看,42家上市公司利润负增长,占比达到40%。
进一步细分来看,24类制造业类别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是亏损或利润负增长“重灾区”。
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各自归属母公司利润下滑排名前十的40家企业中,有30家属于制造业,并大多集中于上述类别。如安徽的中粮生化,属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中报显示亏损逾3亿元,归属母公司利润同比下滑1451%。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江浙沪传统长三角先发地区,安徽目前处于转型升级的起步期和阵痛期,拥有大体量的制造业,特别是一些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在三期叠加的情况下成为拖累地方经济的主要力量。例如,马钢股份中报显示亏损12亿元;恒远煤电亏损5亿元,利润下滑1281%。在安徽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利润下滑前十名中,除合肥城建和亚夏汽车外,其余8家都是制造业企业。这样的情况不是今年以来突然出现的,实际上,煤炭、钢铁等安徽曾经赖以生存的行业早就开始“过冬”,当地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补足这部分塌陷,保持经济的稳增长。
其他省份的情况也是如此。上海非金属矿物制造业5家企业中,4家企业归母净利润负增长;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中,14家企业有5家利润负增长。通用设备制造业中,尽管6家企业归母净利润都为正,但是有4家负增长;专用设备制造业8家企业中同样没有亏损的企业,但3家增速出现下滑。
江苏的归属母公司利润下滑冠军海伦哲,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中报显示下滑9182%;浙江的康强电子属电子设备制造业,归属母公司利润下滑4289%,此外如杭钢股份、杭锅股份等均处于亏损状态。
浙江省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虽然触底企稳,累计增速仍低于一季度,也低于去年同期。其主要原因是工业品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由于浙江省一般贸易比重较高,如果出口状况长时期没有好转,对工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将进一步蔓延。
产业整合渐成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主流形态
随着并购重组效率的提高,上市公司在产业升级和助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互联网+”模式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据统计,在2015年沪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并购金额最高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高端设备制造业、房地产业、软件传媒业、医药制造业及批发零售业。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并购重组政策体系的持续优化,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凸显,并购重组市场将更具活力和运行效率。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记者从上交所获悉,今年初至8月31日,沪市上市公司共有143家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其中52家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同比分别增长25.44%和100%。合计完成重组交易金额超过2473亿元,同比增长186%。另有17家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配套融资,合计金额154.8亿元。以交易方式分类,52家完成重组的交易中,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有38单,现金购买资产的有9单,资产出售的有5单。
在已完成的重大资产重组公司中,行业整合类重组为18单,整体上市类为15单,借壳上市类为12单,跨界并购类重组为7单。业内人士指出,旨在实现产业链加粗加长的产业整合类重组,已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主流形态,成为处于经济转型的上市公司实现产业整合和行业转型的重要工具。
在助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在沪市央企层面,中石化、中海油、中冶、中石油、中铝等特大型国企,已相继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医药总公司、中国建材集团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方案,已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原则同意,目前正按国资委要求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从区域来看,沪市上海、广东、山东、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的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更是踊跃争当“混改”的急先锋。并且,国企整合也催生出一批影响较大、金额较高的整合案例。例如,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合并;百视通吸收合并东方明珠,诞生了中国A股首家千亿级新型互联网媒体集团等。
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并购重组提供了最为直接和便捷的路径。据统计,按地区划分, 涉及“一带一路”概念的沪市上市公司共207家中,有105家实施了并购重组相关项目,涉及事项142项,可统计的涉及金额达2711.24亿元。同时,2014年初至今涉及“一带一路”并购重组概念的105家上市公司中,涉及重大资产重组的23项,交易额超过583.60亿元;涉及非公开发行的29项,融资及交易金额达1407.07亿元。
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方面,截至8月30日,沪市共有7家公司披露“互联网+”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包括科达股份收购5家数字营销公司,进入互联网营销领域;主营水泥生产销售的巢东股份收购5家类金融业务公司,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等。
互联网等成并购热点
据上交所统计,在沪市2015年度启动重组的公司中,有76.4%的上市公司属于传统产业,其中传统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化工等行业数量位于前列。从并购标的看,新兴行业受到青睐。其中,互联网、影视、手游等行业成为并购标的的热点题材。
2015年度实施完成并购重组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年度净利润平均增长幅度为232%。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兼并新兴行业的资产,传统行业实现了“脱胎换骨”,也不断推动沪市上市公司的行业配置更为优化和合理。
从并购金额来看,最高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高端设备制造业、房地产业、软件传媒业、医药制造业及批发零售业,合计并购金额为2714.36亿元;批发零售业、采矿业、房地产业、医药制造业及化工业,并购数量位居前五位。
数据显示,从参与交易的公司所处行业来看,化工业、采矿业和批发零售业属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及无序竞争问题严重,亟待转型升级,医药制造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个别公司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也面临转型升级压力。软件和传媒业属于新兴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主体参与并购交易较为活跃。从多元化并购的标的所属行业来看,传媒、动漫、高端装备、环保等领域属于市场热点,受到拟转型升级的公司追捧。